当前位置:
发布时间:2025-04-05 19:10:09
2009年,山西省赖以生存了30余年的第一大产业———煤炭业经历重大变革,数以千亿元的民间资本因煤炭资源整合而退出煤炭行业,这些资金将何去何从?有山西人说,搞煤矿,挖出来的就是钱,搞粮食还要先往地里种,麻烦。
5000大卡发热量的山西大混煤炭价格为660元-680元/吨。全国电煤库存持续下降,已经低于10天警戒线,全国范围的电煤供给紧张还会继续。
光大证券分析师陈亮说面对这些问题,吕梁市决定在全市开展一企一事一业活动,积极引导企业家发展接替产业,捐助公益事业,政府推进企业回报社会。尤其是在柳林县,8家整合主体都是民营企业。园区占地达43平方公里,覆盖了13个自然村。2004年4月12日开始,临汾市乡宁县在该县开始实施一矿一业一事,凡属乡宁县开办的煤矿,都要在本县境内兴办一项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困难的社会公益事业,创办或联办一个有利于带动农民增收的非煤产业,其具体操作是乡宁县所有煤矿每出产一吨煤要捐献出30元钱,投入一业一事。
吕梁市是山西的煤炭资源大市,2008年财政总收入达到164.4亿元,是2000年的16倍多,位居当年全省第二。会场声音看到孩子在新学校上学,比看到我的煤矿更有成就感孝义市金达煤业、金达焦化集团公司董事长马力农,2007年无偿投资1150万元兴建的高标准小学驿马乡力农小学,成了省重点助学项目,一直是他的骄傲。我们已经安排国家电网公司建设实验风电场。
现在总的来讲,还是有一些小的毛病。为了推进风电的持续发展,要加强风电的规划,特别是风电场的规划与电网规划的匹配,能够实现风电建设与电网同步建设。为了促进风电的发展,大家都知道风电是现在最具备规模化开发利用的一个新能源技术,做好风电的发展,使我们来应对气候变化、减排温室气体、满足能源需要这样一个最重要的措施。如何鼓励优势企业做大做强?过去我们采取一些招标的方式,设定门槛,凡是达到这个门槛,达到条件的,就支持它继续做大。
通过适当的引导,来提高大家对这个行业投资的风险,对促进这个产业的健康发展将会起到重要的作用。我们现在讲重复建设,现在大家都想进入这个行业,现在投资这个行业有点盲目,目前来看近期难以消化这么多的产能。
比如我们所有的设备技术都是从国外引进或者国际合作,自主开发的能力还不强,和国外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从风能设备来说,还是要严格控制风能设备的产能低水平扩张,所谓低水平扩张,我们现在已经批量生产1.5MW,就不要再做1.5MW,如果有更高水平的,比如给3MW、5MW,这个应该支持。风电产业存在的问题。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介绍了引导风电设备行业健康发展的相关情况,并在回答记者答问时表示:由国家能源局科技司牵头,涉及到的所有部门都有,已经成立了风电行业标准领导小组,检测能力已经安排,比如中国科学院已经安排他搞叶片的检测,这个实验室正在建设。
第四,支持风电设备的国产化,鼓励优势企业做大做强。现在由于时间比较短,产品的质量、产品的可靠性方面也有一些差距,现在要准确地判断和国外的差距有多大,没有定性定量的指标,但是风电产业也是经验积累型的产业。现在大家讲风电设备投资相对过热,因为风电是以产业链为主的产业,引进一套设备,买一套图纸,就可以来生产设备,这个门槛比较低,因为主要的零部件企业,比如我们的电机、齿轮箱这些产业并没有出现新的重复建设,没有一家为了风电建设一个电机厂和齿轮箱厂,所有建设的都是整机企业,盖一个厂房,所以这种重复建设容易出现。所以,要加强风电招标的管理,要公平、公开、公正,要统一招标市场。
我们希望能够瞄准现在国际一流的设备企业,比如像维斯塔斯,培育一些水平更高的、规模更强的,力争使我们的设备制造企业也能够有几家企业真正在全球风电市场上站得住脚,能够形成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风电企业,这样才能使这个产业持续地健康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12月30日上午召开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第四次部门联合信息发布会,由发展改革委产业司、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司、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负责同志介绍贯彻落实国发[2009]38号文件精神,规范和引导煤化工、风电设备等行业健康发展方面的有关情况。
第二,我们缺乏一套完善的检测认证体系,风电机组是需要检测认证来判断它的好坏,但我们现在已经有一些能力,但是能力不够强。加强运行技术方面的研发,深入研究风能的特性,风电的特性是有规律的,我们要针对风电的特性做一些风能资源的预测和适应风能发展的一些电网的建设和管理。
从这几年风电演变过程当中,我觉得三到五年的时间应该能有一个大的改善。我相信今后三到五年,我们的风电体系和大家对风电设备的认知能力会不断提高。当然,现在70多家设备制造企业,真正具备能力的可能只有10家,真正形成批量的可能就3家。因为我们当前还缺乏完善的机制和相关机构,所以很多设备到现场去检验、检测,现场通过实际工作去验证,这是我们现在不能很好地对这个行业质量进行很好把握的原因。我们现在真正制约风电快速发展的因素主要还是电网运行的问题,一个是受风能资源,大规模风电建设对我们现在传统电力系统带来了影响,这个需要一个适应过程。核心要依托一些检测设备、检测认证机构来建立准入机构,对一些设备企业能够进行科学的判断,对它的技术成熟度和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
第三,加强检测认证能力的建设,真正提高风电设备质量,保证产业健康发展的一个最重要的措施,要求今后的设备必须通过检测认证机构的认证,通过风电场的实验,才能使风电能够真正推向市场。二是加强风电对招标方面的管理,因为我们现在受一些政策的影响,风电设备的无序和地方政府的保护是紧密结合在一块儿的,很多地方为了培育自己的新的增长点,要求设备企业必须要在当地建立设备制造厂,在当地建设风电场就需要使用他们的设备,这样对风电设备市场的布局也造成一些混乱,也促使当前风电设备无序扩张的原因。
另外,合理配置资源,要加强现有水电等灵活电源与风电的配合,要加强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整个增强电力系统消纳风能的能力。检测能力不强,使这个产业难以准确判断设备的优劣,这是我们现在面临的一个很大的制约
我们已经安排国家电网公司建设实验风电场。现在总的来讲,还是有一些小的毛病。
二是加强风电对招标方面的管理,因为我们现在受一些政策的影响,风电设备的无序和地方政府的保护是紧密结合在一块儿的,很多地方为了培育自己的新的增长点,要求设备企业必须要在当地建立设备制造厂,在当地建设风电场就需要使用他们的设备,这样对风电设备市场的布局也造成一些混乱,也促使当前风电设备无序扩张的原因。我们希望能够瞄准现在国际一流的设备企业,比如像维斯塔斯,培育一些水平更高的、规模更强的,力争使我们的设备制造企业也能够有几家企业真正在全球风电市场上站得住脚,能够形成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风电企业,这样才能使这个产业持续地健康发展。检测能力不强,使这个产业难以准确判断设备的优劣,这是我们现在面临的一个很大的制约。加强运行技术方面的研发,深入研究风能的特性,风电的特性是有规律的,我们要针对风电的特性做一些风能资源的预测和适应风能发展的一些电网的建设和管理。
第三,加强检测认证能力的建设,真正提高风电设备质量,保证产业健康发展的一个最重要的措施,要求今后的设备必须通过检测认证机构的认证,通过风电场的实验,才能使风电能够真正推向市场。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介绍了引导风电设备行业健康发展的相关情况,并在回答记者答问时表示:由国家能源局科技司牵头,涉及到的所有部门都有,已经成立了风电行业标准领导小组,检测能力已经安排,比如中国科学院已经安排他搞叶片的检测,这个实验室正在建设。
第四,支持风电设备的国产化,鼓励优势企业做大做强。现在大家讲风电设备投资相对过热,因为风电是以产业链为主的产业,引进一套设备,买一套图纸,就可以来生产设备,这个门槛比较低,因为主要的零部件企业,比如我们的电机、齿轮箱这些产业并没有出现新的重复建设,没有一家为了风电建设一个电机厂和齿轮箱厂,所有建设的都是整机企业,盖一个厂房,所以这种重复建设容易出现。
为了促进风电的发展,大家都知道风电是现在最具备规模化开发利用的一个新能源技术,做好风电的发展,使我们来应对气候变化、减排温室气体、满足能源需要这样一个最重要的措施。我们现在讲重复建设,现在大家都想进入这个行业,现在投资这个行业有点盲目,目前来看近期难以消化这么多的产能。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12月30日上午召开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第四次部门联合信息发布会,由发展改革委产业司、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司、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负责同志介绍贯彻落实国发[2009]38号文件精神,规范和引导煤化工、风电设备等行业健康发展方面的有关情况。为了推进风电的持续发展,要加强风电的规划,特别是风电场的规划与电网规划的匹配,能够实现风电建设与电网同步建设。第二,我们缺乏一套完善的检测认证体系,风电机组是需要检测认证来判断它的好坏,但我们现在已经有一些能力,但是能力不够强。风电产业存在的问题。
我相信今后三到五年,我们的风电体系和大家对风电设备的认知能力会不断提高。比如我们所有的设备技术都是从国外引进或者国际合作,自主开发的能力还不强,和国外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因为我们当前还缺乏完善的机制和相关机构,所以很多设备到现场去检验、检测,现场通过实际工作去验证,这是我们现在不能很好地对这个行业质量进行很好把握的原因。通过适当的引导,来提高大家对这个行业投资的风险,对促进这个产业的健康发展将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所以,要加强风电招标的管理,要公平、公开、公正,要统一招标市场。另外,合理配置资源,要加强现有水电等灵活电源与风电的配合,要加强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整个增强电力系统消纳风能的能力。
发表评论
留言: